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70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市场化进程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差距日益明显,且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如王小鲁和樊纲(2002)强调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制度变革尤其是市场化进程的差异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谭小芬和李种(2004)则列举了更详尽的10种成因,包括历史背景、自然条件、优惠政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将影响因素归类为要素投入、经济结构、政策和制度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 本文作者孙海刚着重从市场化的视角出发,指出东部地区通过优惠政策获取了先发优势,并强调了市场化机制如何强化了这种优势,导致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旨在深入剖析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市场化因素在地区经济差距形成中的主导作用。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政策、经济结构、市场力量等多方面因素,揭示了市场化进程中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理解和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关键词包括政策、市场化、地区经济差距,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更有效的区域发展策略,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该论文不仅提供了对现有研究的总结,也为后续关于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理解并应对市场化进程中地区差距的动态变化是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