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详解与性能指标分析

需积分: 35 2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330KB PPT 举报
"网络考试复习资料,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通信方式比较以及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独立计算机互连起来,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共享。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三种基本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1. 电路交换是一种传统的通信方式,需要先建立连接,然后进行通信,最后释放连接。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连续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因为它能提供稳定的传输速率,但不适用于突发式数据传输,因为建立连接的时间可能较长。 2. 分组交换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高效的通信方式。它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得网络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分组交换的时延相比报文交换较少,但由于需要路由选择和分组重组,所以控制过程较为复杂。 3. 报文交换类似于分组交换,但区别在于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在报文交换中,时延可能会较大,因为每个报文都需要等待前面的报文完全传输后才能开始。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组交换网,如互联网,构成了通信子网,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主机和其他提供资源的设备则构成了资源子网,它们是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入口。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带宽、时延等。带宽对于数字信号来说,指的是最高数据率,即信道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量。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等,其中发送时延由数据块长度和信道带宽决定,传播时延与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度有关,处理时延则是数据在交换节点被处理的时间。 在评估网络性能时,高速链路通常指的是发送速率高的链路,而非比特传播速度。提高链路带宽主要影响发送时延,而传播时延主要取决于物理介质的特性。往返时延(RTT)是衡量网络延迟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确认所需的时间,对于实时通信应用尤其关键。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对于网络考试的复习至关重要,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