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图像复合编码详解:数据结构与关键技术

需积分: 50 27 下载量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6.01MB PDF 举报
图像复合编码数据结构,特别是在H.264/AVC标准中,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技术组件。H.264是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由毕厚杰主编,针对通信和广播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设计。它在90年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兴起的背景下诞生,旨在解决视频信息的大容量问题,实现高效的压缩与质量保持的平衡。 在H.264的数据结构中,分为几个层次: 1. 帧层:包含帧起始码(PSC)、帧计数码(TR)、帧类型信息码(PTYPE)等,用于定义视频帧的开始和基本信息。 2. 块组层:由块组起始码(GBSC)、块组编号码(GN)、块组量化步长(GQOANT)等组成,用于组织和管理视频数据的块级结构。 3. 宏块层:由6个块组成,包括4个亮度块和2个色度块,宏块首部包含了宏块地址码(MBA)、宏块类型码(MTYPE)、宏块量化步长码(MQUANT)等,以及运动矢量数据(MVD)和编码模式(CBP),后者用于指示每个块的数据编码方式。 4. 块层:8x8像素的DCT系数采用Zig-Zag扫描顺序,并进行熵编码,即变长编码。每个块以EoB(End of Block)标志结束。 H.264之所以被视为新一代标准,是因为它在相同质量下可以显著降低码率,或者在同等码率下提供更好的信噪比。这使得它在视频通信和数字电视广播领域取得了广泛的认可。本书详尽地介绍了H.264的特点、编码器和解码器原理,以及编解码过程的语法和语义,还特别讨论了H.264视频编码传输的质量保证(QoS)。因此,这本书不仅适合通信和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也适合研究生和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视频技术从业者来说是一本实用的参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