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中断机制详解:定义与功能

需积分: 12 2 下载量 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44MB PPT 举报
中断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特别是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断的定义指出,当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或重要的事件,如输入设备请求数据、硬件错误或特定任务完成时,会暂时中止当前任务,让CPU切换到处理该事件的特定程序(中断处理程序)。这一过程旨在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性,确保即使在执行关键任务时也能及时处理外部事件。 中断的发生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核心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也是升学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在朱长征教授的指导下,学生需要学习微机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等相关先修课程,并通过56课堂(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实验)进行深入理解。 在课程中,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首先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如定义、目标、作用和功能。操作系统被定义为一种系统软件,它的目标是管理资源、控制程序执行、优化用户界面、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协调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操作系统可以被视为硬件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体现了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将操作系统置于硬件之上,作为中间层,它负责管理和调度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包括方便用户交互、扩展硬件功能、高效利用资源、提升系统性能以及创建开放的环境,使得不同层次的软件能够无缝协作。 操作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作为用户和硬件之间的桥梁,使复杂的硬件操作对用户变得直观;作为一种虚拟化平台,它可以模拟出多任务并行环境;同时,作为资源管理者,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内存、处理器时间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理解中断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作用,掌握操作系统如何通过中断机制实现任务的优先级调度和资源管理,这对于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人来说是一项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