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建模:参与者Actor与用例关系解析

需积分: 9 5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256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如何在UML分析阶段使用用例建模来定义参与者(Actor),以及如何通过用例图和顺序图来描述系统与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此外,还提到了类建模的过程,强调了需求分析中用例建模的重要性。"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常用的建模工具,它提供了多种图表来描述系统的不同方面。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是参与者(Actor)的定义及其在用例建模中的应用。参与者是指系统边界之外与系统交互的实体,可以是外部用户或外部系统。在UML中,通常使用人形图标来表示参与者。 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继承或泛化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基础的抽象角色与具体操作者角色之间的层次结构。例如,一个抽象的“用户”角色可以泛化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等具体角色。同时,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线连接表示,这表明参与者能够启动或触发某个用例的执行。 用例图是用例建模的核心,它描绘了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功能交互。用例通常被表示为椭圆形,表示系统提供的功能或行为过程。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联线指示了参与者如何与系统互动以实现特定功能。用例图提供了系统的外部视图,即从用户或使用者的角度看系统。 在需求分析阶段,用例建模通常是从文字描述的业务场景出发,绘制用例图并与用户进行沟通。此外,为了更详细地描述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还会绘制顺序图,它展示了事件流的图形表达,帮助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 除了用例建模,类建模也是需求分析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业务描述和用例描述中的名词进行识别,我们可以找出业务对象类,并构建初步的类图。 识别参与者是用例建模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一系列启发式问题来发现潜在的参与者,如对系统功能感兴趣的人、结果的关注者、数据的改变者、信息的获取者、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系统需要交互的硬件设备和外部系统等。 在自动饮料售货机系统的例子中,有三个参与者:顾客、供应商和收银员。每个参与者都有特定的交互行为,如顾客购买饮料、供应商补充饮料、收银员收取钱款。 此外,用例之间还可以存在多种关系,如通信关系(表示前后用例的顺序执行)、包含关系(将公共行为抽取到单独的用例中)、扩展关系(允许在主用例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行为)以及继承/泛化关系(共享相似用例的行为)。 参与者(Actor)和用例的定义是UML分析阶段用例建模的基础,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描绘系统与外部世界如何相互作用,为后续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清晰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