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模型检索:稀疏补丁编码方法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1.44MB PDF 举报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3D模型检索的新方法——稀疏补丁编码,该方法有效地利用了3D形状的低级特征补丁,类似于图像中的超像素。通过稳定过分割3D形状获取这些补丁,并使用五种几何特征(如形状直径函数、平均测地距离和热核签名)来表征它们。通过稀疏编码将大量从数据集中收集的补丁编码成视觉词汇,然后输入查询与数据集中的3D模型通过视觉词汇的概率分布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与最先进的方法相比,具有相当的检索性能。关键词包括3D对象检索、补丁、稀疏编码。" 正文: 在3D模型检索领域,有效的检索算法是至关重要的,它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娱乐等多个领域。传统的3D模型检索方法通常依赖于全局特征,如点云的表面法线、颜色或纹理信息。然而,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捕捉到模型的局部细节和复杂结构,从而影响检索精度。 "用于3D模型检索的稀疏补丁编码" 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它将3D形状分解为多个稳定且具有初步语义的补丁,这与图像处理中的超像素概念相似。首先,通过过分割技术将3D模型分割成多个连续区域,确保每个补丁都包含相似的几何特性。过分割是为了避免丢失关键的局部信息,同时保持补丁的可处理性。 接下来,为了量化和表征这些补丁,研究者选择了五种代表性的几何特征,包括形状直径函数(Shape Diameter Function)、平均测地距离(Average Geodesic Distance)和热核签名(Heat Kernel Signature)。这些特征能够全面地描述3D形状的局部几何属性,如曲率、拓扑和形状轮廓。 然后,采用稀疏编码(Sparse Coding)技术,将这些特征丰富的补丁转化为视觉词汇。稀疏编码是一种信号表示方法,它通过寻找最少量的基向量来近似高维数据,这有助于减少数据维度,同时保留关键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补丁被映射到一个预定义的词汇库中,形成一个概率分布的视觉词袋模型。 在检索阶段,用户输入的查询模型同样被分解成补丁并编码,然后将其与数据集中的3D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查询模型和候选模型的视觉词汇概率分布,可以计算相似度并进行排名,从而实现高效且准确的检索。 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与其他先进的3D模型检索方法相比,能够达到相当的检索性能,证明了稀疏补丁编码的有效性。这种方法的贡献在于,它不仅仅依赖全局特征,而是深入到3D模型的局部细节,增强了对模型差异的敏感性,尤其对于那些具有复杂结构的模型。 总结来说,"用于3D模型检索的稀疏补丁编码" 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补丁的检索策略,它结合了稀疏编码和几何特征,提高了3D模型检索的精确度和效率,对3D模型检索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