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匹配算法研究:基于熵与平均绝对差的结合

需积分: 35 15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72MB PDF 举报
"地形匹配算法是现代导航技术中的关键,尤其在数字地图、地形熵和平均绝对差等技术的结合中展现出了高效与精准。" 在地形辅助导航系统中,地形匹配算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累积误差,提升导航精度。其中,“3匹配过程-基于单片机构成高精度pwm式12位d_a转换器”的标题虽然主要关注的是硬件实现,但在描述中涉及到的匹配过程与地形匹配算法紧密相关。 匹配过程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数据分块:由于大量地形数据的存在,为了优化处理,通常将数据进行分块,并对每组数据的性能指标进行匹配操作,以节省计算时间。 2. 连续搜索:考虑到地形数据的不规则性,匹配时需采用连续搜索,确保每组数据都得到计算。 3. 序贯检验:实时地形数据分块后,逐一对每个子块进行计算,与基准子块的判决指标对比,累加差值。当差值超过预设的判决门限时停止计算,降低计算负担。 4. 动态门限技术:匹配过程中,不断调整判决门限,使得判决指标形成负斜率曲线,找到最小值时即为匹配点。 5. 粗配与精配:先用粗配找到大致匹配点,再以该点为中心进行精细匹配,寻找最佳匹配点。 具体实施地形熵匹配算法时,主要包括: 1. 地形数据的子块划分:将实时地图划分为若干相等大小的子区域。 2. 计算局部熵:利用地形熵公式计算每个子块的熵值,并存储在有序数组中。 3. 粗配阶段:通过跳跃式搜索(非逐行扫描)和序贯检验来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4. 精配阶段:在粗配点附近进行更精确的匹配,确定最终匹配位置。 在地形匹配算法中,地形熵和平均绝对差(MAD)是两种重要的相似度量标准。地形熵算法在处理复杂地形时表现出色,能快速处理大规模数据并在噪声环境下找到准确位置。然而,其稳定性较差,易发散。而MAD算法具有较高匹配精度,能有效抑制发散现象。通过结合两者,可以创建一个更加稳定且精准的匹配算法。 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通常会通过二维随机过程仿真生成数字地图作为数据源,进行匹配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实,地形熵算法对抗基准误差能力强,在具有明显地形特征的区域,能迅速找到匹配点,实现良好的匹配效果。 总结起来,地形匹配算法是通过数字地图、地形熵和平均绝对差等技术,结合分块、连续搜索、动态门限和粗配精配策略,实现对复杂地形的高效匹配,从而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这种技术在现代导航系统特别是惯性导航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