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算法详解:聚类性能与改进策略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收藏 4.53MB PPTX 举报
K-MEANS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聚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紧密且独立的类别,以最大化聚类内的紧凑度和类间的独立性。该算法主要针对连续型数据,而不适用于离散型属性。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选择k个初始中心向量c1, c2, ..., ck,这些可以是随机选取的样本或者用户指定的。 2. **分组**:对于数据库中的每个样本,将其分配到与最近的中心向量对应的聚类。 3. **更新中心**:计算每个聚类的新中心,即该聚类所有样本的均值。 4. **迭代**: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此时认为算法收敛。 5. **输出**:最终得到k个簇,它们是由原始数据样本组成,且满足平方误差准则最小。 **算法要点**: - **距离度量**:由于K-MEANS依赖于连续属性,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是欧式距离,计算公式为 \( d(x_i, x_j) = \sqrt{\sum_{i=1}^{d}(x_{ij} - y_{ij})^2} \),其中\( d \)是属性维度,\( x_i \)和\( x_j \)是两个样本。 - **聚类准则**:算法的目标是减小每个样本到其所属聚类中心的距离平方和,也就是最小化误差函数\( E = \sum_{i=1}^{k}\sum_{x_j \in C_i}(x_j - \mu_i)^2 \),其中\( C_i \)是第i个簇,\( \mu_i \)是第i个聚类的中心。 - **局限性**: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不同的初始中心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此外,它假设数据点是球形分布的,对于非球形分布的数据可能效果不佳。 **算法实例**:例如,一个电商网站想要根据用户的购买行为将用户分为几个群体,可以使用K-MEANS算法,先选择若干初始用户作为聚类中心,然后根据用户的购物频率、价格偏好等连续特征计算距离并分配用户到最近的中心,再根据新分配的用户更新中心,直至聚类稳定。 **算法评估**:除了观察聚类结果外,还可以使用如ISODATA算法或Gap Statistic来评估K-MEANS的性能,确保找到的最佳聚类数k能真实反映数据结构。 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数据聚类工具,但需要根据实际数据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