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理解静态局部变量特性与历史沿革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C语言作为一种广泛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贝尔实验室。B语言(BCPL)是C语言的前身,最初被设计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尽管B语言精练且接近硬件,但由于过于简单和缺乏数据类型检查,后来D.M.Ritchie在此基础上改进,创建了C语言。C语言在1975年的UNIX第6版中崭露头角,其简洁、高效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关注。随着1977年《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的发布,C语言得以在更广泛的平台上应用,特别是在1978年Kernighan和Ritchie合著的经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出版后,C语言成为了标准,并迅速普及。 1983年,ANSI组织根据C语言的发展制定了ANSI C标准,这个标准相对于早期版本有了显著扩展。随后的几年里,包括K&R的著作在内的C语言教材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标准。1990年,ANSI C成为了ISO标准(ISO9899—1990),并在1994年进行了进一步修订。至今,C语言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之一,支持多种计算机平台。 理解C语言时,应注意不同编译系统的细微差异,因为它们可能在功能实现和语法规则上有所区别。例如,本书的讲解基础是以ANSI C为依据,但实际使用时,应参照所使用的特定编译器的手册来确保代码的兼容性和最佳实践。 静态局部变量是C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们属于静态存储类别,存储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这意味着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会保留,与动态局部变量(自动变量)不同,后者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会被释放。静态局部变量在编译时就赋予初始值,每次函数调用时保持上次函数结束时的值不变,不会像自动变量那样每次调用都重新初始化。这对于需要在多个函数间共享数据或者需要保持状态的情况非常有用。 C语言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和技术应用场景的变化,而理解静态局部变量则是掌握C语言中关键概念的一部分,对于程序员来说,熟悉不同版本C语言的特性和规范,以及正确使用静态局部变量,都是提升编程能力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