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平台Binder机制解析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8 收藏 97KB DOC 举报
"Android平台——Binder机制" Android平台的Binder机制是其独特的进程间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方式,是Android系统服务之间以及应用与系统服务进行通信的核心技术。Binder机制允许不同进程间的对象交互,使得Android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度系统资源,实现了组件之间的松耦合。 在Android中,`ProcessState`类是 Binder IPC 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初始化了Binder驱动,即打开`/dev/binder`设备文件。通过`ProcessState::self()`方法,每个进程都会创建一个唯一的`ProcessState`实例,确保对Binder设备的访问是单例的。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多线程或多进程并发访问同一设备时的冲突,保证了设备操作的线程安全。 `defaultServiceManager()`函数的调用创建了`IServiceManager`的代理对象`BpServiceManager`。`IServiceManager`是系统服务目录的接口,它管理所有系统服务的注册和查找。`BpServiceManager`作为客户端,通过`BpBinder`与远程运行在System Server进程中的`BnServiceManager`(服务端)进行通信。这种代理模式使得客户端可以在不知道服务实际实现的情况下,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 `CameraService::instantiate()`等类似的函数调用,用于启动特定的服务,如音频服务`AudioFlinger`和媒体播放服务`MediaPlayerService`。这些服务通常运行在System Server进程中,通过Binder机制为其他应用或系统组件提供服务。例如,`CameraService::instantiate()`会在系统进程中创建并初始化相机服务,使得应用可以通过调用`CameraService`的接口来控制摄像头,而无需直接操作底层硬件。 Binder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Binder对象**:Binder是Android IPC的基础,它是一个数据结构,包含了方法指针和数据,可以被传递到其他进程。在内存中,Binder对象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客户端的代理对象(BpBinder),另一个是服务端的对象(BnBinder)。 2. **代理和骨架类**: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基于`BpBinder`和`BnBinder`,它们分别实现了`IBinder`接口。当客户端调用`BpBinder`的方法时,实际上是在执行本地的函数调用,这个函数会将请求打包成Parcel对象并通过Binder驱动发送到服务端。 3. **Parcel**:Parcel是Android系统中用于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类,它能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为二进制流,方便在进程间传输。 4. **线程池和线程切换**:`ProcessState::self()->startThreadPool();`启动Binder线程池,处理来自Binder驱动的回调。当服务端收到请求后,会在适当的线程上执行相应的服务方法,然后将结果通过Binder驱动返回给客户端。 5. **安全性**:Binder机制提供了权限控制,每个 Binder 调用都会检查调用者的身份和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的进程才能访问特定的服务。 Android的Binder机制是其核心的IPC机制,它构建了Android系统的组件和服务之间的桥梁,使得组件间的通信高效、安全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理解并熟练运用Binder机制对于开发Android应用和服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