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学生舞伴匹配问题及源码

需积分: 22 17 下载量 1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8 4 收藏 251KB DOC 举报
"这是一个关于‘舞伴问题’的课程设计,涉及学生搭配和舞伴选择。项目包括源代码、流程图以及运行结果展示。主要使用C语言实现,设计了一个基于队列的数据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学生们被要求解决一个学生搭配问题,具体是舞伴选择。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一种配对问题,可能需要考虑一些特定的约束,比如每个学生都要找到一个舞伴,且尽可能使得配对公平或者满足某些特定条件。在提供的代码中,可以看到程序采用了队列(LinkQueue)作为主要的数据结构来处理这个问题。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通常用于处理等待处理的任务或事件。在这个设计中,队列可能被用来存储学生的编号,以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匹配。定义了`QNode`结构体表示队列中的节点,包含学生编号`num`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next`。`LinkQueue`结构体则包含了队列的前端和后端指针,用于管理队列的状态。 程序中包含了几个关键函数: 1. `sleep()`函数:一个简单的延迟函数,通过计算当前时间与目标时间的差值来实现延迟效果。 2. `InitQ()`函数:初始化一个空队列,分配内存并设置队列的前后指针。 3. `EnQueue()`函数:向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即一个学生编号。 4. `DeQueue()`函数:从队列中删除并返回队列前端的元素,同时更新队列的前后指针。 5. `printF()`函数:打印在第i首曲子时女性队伍的情况,可能是为了展示当前的配对状态。 流程图可能详细描述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如何构建队列,如何进行匹配,以及如何处理特殊情况。然而,由于实际的流程图和部分代码未给出,无法提供更具体的实现细节。但可以推测,解决方案可能涉及到对学生编号的排序,以及使用队列进行轮流配对的过程。 这个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实践数据结构的应用,尤其是队列的使用,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能够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以及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