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类图实例与基本过程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33MB PPT 举报
该资源主要讨论的是面向对象分析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类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在理解和建立对象模型中的作用。面向对象分析(OOA)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旨在理解并表述用户的需求,通过识别和定义类与对象,构建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以及定义服务来满足需求。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获取用户基本需求:这是分析的起点,通常基于用户单方的需求文档、系统分析员与用户的合作交流,以及项目招标书等资料。 2. 标识类和对象: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定系统中的核心实体,它们代表了问题域中的关键概念或参与者。 3. 定义类的结构和层次:在此阶段,需要明确类之间的关系,如继承、组装、一般-特殊、整体-部分,以及属性间的静态依赖。 4. 表示类(对象)间的关系:这包括定义对象之间的动态交互,如消息传递,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交互实现系统的功能。 5. 为对象行为建模:构建动态模型,描述对象之间的行为顺序,这通常是通过状态图和序列图来完成的。 6. 建立功能模型:这部分涉及数据变换,通过用例或数据流图来展示系统如何处理输入并生成输出。 7. 定义服务:定义每个类提供的操作或服务,这些服务描述了类的行为。 在面向对象分析中,通常会创建三个主要的子模型: - 对象模型(静态结构):描绘了类和对象的静态结构,包括类的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动态模型(交互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和事件顺序,反映了系统的运行时行为。 - 功能模型(数据变换):关注系统的功能需求,展示了数据如何在系统内流动和转换。 教学目标强调掌握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特别注重对象模型的创建。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从传统的结构化分析过渡到面向对象分析,因为这两种方法有显著的不同,面向对象分析更侧重于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域,而结构化分析则倾向于分解任务和流程。 面向对象分析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分析人员需要灵活地在不同阶段之间切换,以确保全面地理解和表达用户需求,并最终构建出能够准确反映问题域的软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