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空特征的POI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实例与规律探索

PDF格式 | 1.58MB | 更新于2024-08-03 | 47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利用POI数据进行地震时空特征可视化分析"这一主题,作者高鹏程、王世杰等人结合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和Python语言的可视化模块,对我国近十年内的地震POI大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即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兴趣点数据,如人口密集区、建筑物、设施等,被用来揭示地震的发生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首先概述了地震时空特征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旨在探索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地震主要集中在天山地震区、昆仑山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这些区域包括新疆、四川、云南、青藏高原以及台湾地区。地震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分布方向和聚集中心,其中3-6级地震最为频繁,而地震深度大多集中在0-50公里范围内。 利用Python程序进行数据挖掘,能够处理大规模的POI数据,提取出地震活动的关键指标,如震级、震源深度、发生频率等,这有助于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管理。通过可视化手段,这些复杂的数据被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地图和图表,使得地震风险评估和灾后重建决策更加直观和精确。 本文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地震时空特征的可视化展示,还为地震防范、减灾和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它强调了数据驱动的地震科学研究在现代地震学中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地震学相结合,提升地震研究的精度和效率。这项工作对于地震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防灾减灾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