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备BST薄膜:热处理与表征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2.27MB PDF 举报
本文报道了2014年发表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的一项研究,标题为“Ba0.8Sr0.2TiO3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表征”。该研究主要关注钙钛矿结构的Ba0.8Sr0.2TiO3(BST)薄膜的制备过程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采用了溶胶-凝胶法,这是一种常用于制备无机材料薄膜的技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形成预氧化物或前驱体,随后通过干燥和热处理转化为固体薄膜。 首先,作者在硅(Si)和Pt/Ti/SiO2/Si基底上制备BST薄膜,选择这种基底可能是为了利用其良好的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他们对制备的BST前驱体干凝胶进行了热重与差热(TG-DSC)分析,这是评估薄膜热稳定性和转变温度的关键步骤,以优化热处理工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发现800℃在氧气气氛中退火15分钟能够得到结晶度良好、致密度较高的纯钙钛矿相BST薄膜。这表明了适当的热处理条件对于薄膜性能至关重要,晶粒尺寸约为30~40纳米,平均粗糙度为5.80纳米,显示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均匀且表面光滑。 接着,研究者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确认了薄膜的晶体结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则提供了薄膜的宏观形貌信息,AFM(原子力显微镜)则用于测量薄膜的表面特性。这些表征手段揭示了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晶特性。 在介电性质方面,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BST薄膜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也随之增大,这反映了薄膜厚度对电性能的影响。当厚度达到300纳米时,由于尺寸效应,BST薄膜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呈单调降低的趋势。此外,居里温度即电荷有序到无序转变的温度,在室温以下,这对于理解薄膜在不同环境下的电响应特性非常重要。 该研究不仅详细介绍了Ba0.8Sr0.2TiO3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法,还探讨了其热处理参数对薄膜结晶质量和电性能的影响,这对于薄膜材料在电子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这篇论文,读者可以了解到钙钛矿结构 BST 薄膜的制备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微观结构来优化其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