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催化合成淀粉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的核磁分析研究

0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47KB PDF 举报
"酶法合成淀粉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的核磁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利用酶法合成淀粉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的方法,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微结构分析。研究由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徐玲、杨成等人进行,他们采用猪胰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二甲亚砜(DMSO)溶剂中实现了淀粉与己内酯的接枝共聚。 在合成过程中,首先对淀粉进行了脱脂处理,以确保后续反应的纯净度。接着,通过调整磷酸缓冲溶液的pH值,制备出具有特定活性的酶,这一步对于酶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至关重要。在控制反应初始水活度的步骤中,将酶和底物置于含有特定盐的饱和水溶液中,使它们达到相同的水活度,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反应条件,防止非期望副反应的发生。 核磁共振(NMR)分析是验证接枝共聚物结构的关键。1H-NMR和13C-NMR光谱用于鉴定共聚物的微结构,确定己内酯在淀粉分子链上的接枝位置。通过对谱带的解析,可以计算出己内酯的接枝率,即己内酯单元在淀粉基质中的比例,以及主要的接枝位置。实验结果显示,己内酯的接枝率超过了30%,并且主要接枝在淀粉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位置上。这种位置选择性较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更为优越,因为化学合成往往导致所有羟基都可能被接枝,位置不明确。 淀粉接枝聚己内酯因其完全生物可降解的特性,成为了环保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对于传统化学合成方法,酶催化合成的优势在于反应条件温和,位置选择性好,产物纯度高,颜色更浅,因此更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新的合成策略,也为生物降解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望推动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包装、医疗等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