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大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影响与解决策略

0 下载量 1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02MB PDF 举报
"农科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2013年)"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农科大学生厌学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随着厌学现象的日益严重,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作者李红和王文凯分析了厌学的多种表现,包括课堂学习积极性下降和课后学习热情降低。 首先,厌学的表现在于课堂学习兴趣下降。逃课现象普遍,到课率低,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分心做其他事情,如使用手机、睡觉,而不专注于听课。此外,课堂互动减少,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冷淡,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课后学习行为的改变也是厌学的体现。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降低,借阅图书的数量减少,这表明学生对学术知识的追求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图书馆的借阅量下降,反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减退。 厌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安排学习时间;二是对农科专业缺乏认同感,可能源于对农业行业的误解或对专业前景的担忧;三是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兴起,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四是教师的教学投入减少,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为应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首要的是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专业价值,增强专业认同感。同时,强化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产生对农业的热爱和使命感。最后,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对策旨在全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有志于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专业人才。论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决当前农科教育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