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聚类模型深度解析与应用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1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收藏 1.44MB PDF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机器学习中的聚类模型,包括层次聚类、原型聚类(K-means)、模型聚类(GMM)、EM算法在LDA主题模型中的应用、密度聚类(DBSCAN)以及图聚类(谱聚类)。聚类是无监督学习的核心技术,它试图在没有明确标签的情况下,发现数据集中的自然结构或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聚类的基本概念,强调了“类”和“类内相似性,类间差异”这两个核心问题,以及内部评价指标(如Xie-Beni和DB指标)和外部评价指标(依赖于有监督学习标准)。 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样本的类表示方法,它通过自底向上(凝聚)或自顶向下(分裂)的方式不断合并或拆分簇。凝聚层次聚类从单个样本开始,逐步合并最近的簇,直至达到预设的簇数;而分裂层次聚类则相反,初始时将所有样本视为一个簇,通过损失函数递归地将其划分为更小的类别。 原型聚类中的K-means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算法,它通过迭代优化,将数据点分配到与其最近的质心(原型)所在的簇中,并更新这些质心。模型聚类如高斯混合模型(GMM)则假设数据由多个高斯分布组成,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估计各个类别的参数。 EM算法在LDA主题模型中用于文档聚类,通过迭代地估计潜在主题和文档主题分布,实现文本数据的有组织分类。密度聚类,如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而非距离的聚类方法,它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尤其适用于噪声较多的数据集。 最后,图聚类中的谱聚类利用图论中的特征值分解来对节点进行聚类,将数据看作网络中的节点,通过图的拉普拉斯矩阵来度量节点间的相似性。 总结起来,这篇文档提供了全面的聚类模型概述,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对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在实际项目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面试者而言,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他们在机器学习领域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