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系统架构评估:ATAM方法与决策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316KB DOCX 举报
"4人团队完成的第三次作业,聚焦于图像处理领域的软件架构设计,强调了系统可用性和性能的提升。团队成员包括丁霄汉、陈云龙、曾婧和梁思宇。作业中提到了架构概述、非功能需求场景、效用树、敏感点、权衡点、风险和非风险的分析,以及ATAM(架构贸易-off分析方法)的应用。" 在这个作业中,团队详细阐述了他们为提高系统可用性和性能所做的设计决策。首先,为了增强系统可用性,他们引入了备份模块——地面控制逻辑设置了心跳监测机制,一旦主控逻辑出现故障,可以无缝切换到备用逻辑,确保服务不间断。然而,由于航天设备对元件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要求,探测器端模块并未采取备份策略。 其次,针对系统性能的提升,团队关注到了图像处理模块。由于图像数据量大且处理计算密集,他们决定采用分布式数据服务器,通过图像存储模块提供统一接口,确保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能满足需求。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优化图像处理流程,减少延迟,提高整体效率。 作业还涵盖了非功能需求的场景分析,通过构建效用树来识别系统的敏感点和权衡点。敏感点可能影响系统的关键特性,而权衡点则涉及到在不同质量属性之间做出的妥协。团队还进行了风险和非风险的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潜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ATAM分析是这次作业的核心部分,团队成员丁霄汉表示,这种方法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架构决策如何与系统安全性(S)、时间约束(T)、资源限制(R)和非功能性需求(N)相互关联。他强调ATAM方法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评估框架,帮助决策者在复杂性中保持清晰,做出最佳的架构选择。 陈云龙则主要负责ATAM评估的效用树表格,这表明团队遵循了ATAM的各个阶段,通过分析业务目标和涉众需求来关注那些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的架构组件。 这个作业展示了在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中,如何运用ATAM方法来评估和优化架构,确保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其他非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从架构设计到风险分析的全过程,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