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判定与测试:黑盒白盒实验详解

需积分: 20 15 下载量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30 1 收藏 122KB DOC 举报
本篇文档主要讨论了软件测试中的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方法,并以一个三角形判断程序为例进行详细解释。首先,我们看到的三角形代码是用C语言编写的,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三角形三边长度判断其类型(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或非三角形)。程序通过一系列条件判断来实现这一功能。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是一种测试方法,它关注于系统的外部行为和接口,不考虑内部逻辑。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创建以下等价类测试用例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 R1:等腰三角形 - 测试输入两个相等的边长和一个不同的边长,如(5,5,6),预期输出为"等腰三角形",验证程序是否能正确识别等腰三角形。 2. R2:等边三角形 - 输入三个相等的边长,如(80,80,80),验证是否能正确识别等边三角形。 3. R3:直角三角形 - 输入满足勾股定理的边长,如(5,4,3),检查是否能正确判断为直角三角形。 4. R4:等腰直角三角形 - 输入两个相等且满足勾股定理的边长,如(100,100,141.42),验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识别。 5. R5:一般三角形 - 输入任意三边,验证程序对不同三角形类型的处理能力。 6. R6:非三角形 - 输入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如(a=1, b=1, c=3),验证错误处理。 7-9:R7-R9:针对无效输入,如a、b或c的值超出边界(如a<1或a>200),验证错误提示的准确性。 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则更深入地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包括代码路径覆盖、条件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对于这个三角形判断程序,白盒测试可能涉及检查代码的条件语句覆盖率、循环结构的执行情况以及输入验证部分的正确性。 在进行实验报告时,应详细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实际运行结果(√表示通过,X表示失败,或描述问题),并分析测试结果,确保程序的输入有效性检查正确,以及各类三角形类型的判断逻辑无误。如果遇到任何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调试代码或调整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质量。 本篇文档的重点在于应用黑盒和白盒测试方法对三角形判定程序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功能性和健壮性。通过实际测试案例和分析,可以提升软件的可测试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