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技术揭示SAF基因编码区组蛋白修饰在LPS刺激下的变化
1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511KB PDF 举报
"利用ChIP技术研究SAF基因编码区组蛋白修饰变化"
本文是一篇关于研究SAF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学术论文,利用了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技术来探究组蛋白修饰在SAF基因编码区的变化。SAF基因,全称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是研究的重点,因为理解其转录调控机制对于深入认识相关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用脂多糖(LPS)刺激THP-1细胞,这是一种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常用于免疫反应研究。通过1%的甲醛处理细胞,使蛋白质与DNA形成稳定的交联,随后利用超声波破碎染色体,使其变成适合ChIP实验的小片段。接着,他们应用了不同特异性的抗体,包括:
1. 兔多克隆抗组蛋白H3抗体:这种抗体可以识别所有形式的组蛋白H3,用于基础对照,确认实验的有效性。
2. 兔多克隆抗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抗体:H3K36的三甲基化通常与转录激活相关,它的增强可能意味着基因活性的提高。
3. 兔多克隆抗组蛋白H3K9单甲基化抗体:H3K9的一甲基化可能与基因沉默有关,其减少可能与基因活性的增强相关。
4. 兔多克隆抗RNA聚合酶II CTD重复区5号丝氨酸磷酸化抗体:RNA聚合酶II的磷酸化状态通常与转录起始和延伸阶段相关。
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SAF基因编码区的组蛋白H3富集信号减弱,这可能表明组蛋白H3从DNA上解离,使得基因区域变得更为开放。在编码区的外显子e4A区域,H3K9me1水平下降,而H3K36me3水平上升,这可能意味着该区域的转录活性被激活。此外,RNA聚合酶II CTD重复序列第5号丝氨酸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这可能影响到转录的效率或延长过程。
这些发现揭示了LPS刺激如何影响SAF基因的表达,具体表现为组蛋白修饰的动态变化,包括核小体结构的重塑,以及与转录相关的组蛋白修饰的增加或减少。这一研究对于理解SAF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如炎症反应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的基因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法。
2022-09-23 上传
2022-09-24 上传
2018-10-14 上传
2021-05-08 上传
2021-03-21 上传
2021-02-28 上传
2023-08-24 上传
weixin_38627590
- 粉丝: 13
- 资源: 919
最新资源
- 数字单片机数字单片机
- D语言编程参考手册1.0
- JAVA程序员面试题解惑
- cognos8.12学习资料
- Intel双核与超线程的区别与联系
- 如何编写LINUX 驱动
- Apache与多个Tomcat服务器集成时的负载平衡.txt
- GCC中文手册,详细介绍GCC
- GCC中文手册,详细介绍GCC
- Cross-words Reference Template for DTW-based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s
- 一份不太简短的LaTex介绍
- Linux 常用指令大全
- 计算机毕业论文(试题库管理系统)
- 综合电子仿真与设计项目
- XX公司网络设计方案doc
- Oracle Biee Catalog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