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极端温度事件:周期变化与大气环流影响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68MB PDF 举报
本文《京津冀地区极端温度事件及其成因分析》由陈方远、孙卫国和张雯淇三位作者合作完成,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该研究基于1960年至2013年期间京津冀地区2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观测数据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了常规统计分析和小波变换等先进的气候学方法,对这一区域的极端温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发现,近54年来,京津冀地区的气候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年冷夜日数逐渐减少,年冷昼日数保持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年暖夜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的年暖昼日数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则在减少,且后者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这表明该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正在经历不平衡的变迁。 在时间尺度上,极端低温事件显示出2-4年和16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中短期和长期气候系统的波动。相比之下,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2-4年、6-8年尺度的年际周期以及16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这些变化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极端温度事件与特定气候模式之间的关联。当我国北方受冷低压系统控制,且低压槽后西北气流较强时,会促使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南下,从而促进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而极端高温事件则较少见。反之,当我国北部被暖高压系统主导,高压脊的存在阻止了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极端高温事件在京津冀地区更容易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的形成则受到阻碍。 关键词包括京津冀地区、极端温度、时空变化以及大气环流,这些关键词概括了文章的核心研究内容。这项研究揭示了京津冀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关系,对于理解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制定适应性气候政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