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年代人工数据库管理系统:历史、背景与设计概述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303KB PPT 举报
人工管理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这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当时,数据库的概念尚未形成,其产生的背景是随着科学计算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的需要。然而,由于当时的硬件水平限制,没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如现代的硬盘或闪存,导致数据管理效率低下。同时,软件方面也相对原始,缺乏操作系统这样的系统来协调资源和管理程序。 在这个阶段,数据通常通过批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将一系列的命令或者任务集中起来一次性执行,而非实时交互。这种处理方式限制了数据的实时性和用户交互性,但为后来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与参考书在这个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萨师煊和王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经典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国际上,Jeffrey D. Ullman和Jennifer Widom的《数据库系统:一个全面的学习路径》也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此外,C.J. Date的《数据库系统概念》第七版和王珊和陈红编写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也是学习者常用的参考书籍。 学习数据库系统的方式多样,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启发式和讨论式),自主阅读预习和复习,以及通过综合练习来撰写报告。课程评价体系包括书面作业、上机实践、报告提交和定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这些都确保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 内容安排上,早期的数据库系统课程着重于基础知识,如第一章的绪论,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第二章至第五章深入讲解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以及关系数据理论。进入设计篇,第六章讨论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涉及如何规划和构建数据库结构。系统篇则涵盖了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安全性、完整性的高级主题,这些都是保证数据库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人工管理时期的数据库系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批处理到关系数据库系统转变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库系统在信息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