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优化:实验结果与环境影响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2010年的一项实验,标题为"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实验研究",该研究采用海水陆基围隔的方法,旨在探索这两种经济鱼类的混合养殖最佳配比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提升养殖效率。实验中,研究人员设置了六个对虾放养密度级别,分别是0尾/m²、15尾/m²、45尾/m²、75尾/m²、105尾/m²和135尾/m²,而三疣梭子蟹的密度固定为6尾/m²。实验结果显示,在60天的养殖周期内,混养组的三疣梭子蟹表现优于单养组,具体表现为更高的成活率、个体规格和净产值。 混养对虾密度为45尾/m²的组别表现最优,成活率为45.71%,平均个体重量达到43.22g/只,总产量为1191 kg/hm²。其次是75尾/m²的组别,成活率为44.58%,平均个体重量39.13g/只,总产量为1050kg/hm²。相比之下,单养的梭子蟹组存活率最低,为35.13%,平均个体重量32.87g/只,总产量为693kg/hm²。 值得注意的是,当三疣梭子蟹密度保持不变,而对虾密度增加时,对虾的成活率和规格呈现负相关趋势。随着混养密度的提高,水体中的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也明显上升,尤其在养殖后期,各混养组的氨氮含量普遍超过500μg/L,这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一定压力。整体来看,研究结论表明,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养殖中,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的最佳混养比例为三疣梭子蟹6尾/m²与对虾45尾/m²至75尾/m²之间,这种混合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梭子蟹的生长,还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这项研究为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的混养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优化水产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具有实际意义。它不仅关注了单一物种的养殖效益,还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后续的渔业生产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可持续的养殖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