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绒囊钻井液解决岩性问题实践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472KB PDF 举报
"沁水盆地岩性交替井绒囊钻井液实践" 在煤层气井的钻探过程中,沁水盆地遇到了由于岩性快速变化导致的漏失、坍塌和掉块等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引入了绒囊钻井液这一创新技术。绒囊钻井液是一种特殊的钻井液体系,它能有效应对复杂地层条件,提供良好的井壁稳定性和防漏性能。 在MBS26-11井的二开阶段,采用了密度为0.95~1.05 g/cm³,黏度在35~38 s之间的绒囊钻井液。这使得平均机械钻速达到10.79 m/h,相比邻井的钻速提升了9.2%,并且在钻进过程中未发生掉块或卡钻的情况,顺利完成了钻井作业。而在MBS24-5井的一开阶段,由于使用传统膨润土泥浆导致严重的漏失问题(漏失速率高达6.95 m³/h),切换到绒囊钻井液后,漏失速率显著降低至1.68 m³/h。在二开阶段继续使用绒囊钻井液,保持密度在0.93~0.98 g/cm³,漏斗黏度超过38 s,塑性黏度在6~14 m Pa·s之间,动切力维持在3.00~6.64 YP/Pa,动塑比控制在0.43~1.66 Pa/m Pa·s,这些参数的优化确保了钻井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绒囊钻井液的成功应用展示了其在复杂地层条件下的优越性能,尤其是对于防止井壁坍塌和控制井漏有显著效果。这种钻井液能够形成致密的滤饼,减少对井壁的损害,并增强钻井液的携屑能力,降低钻井风险。同时,通过对钻井液密度、黏度和其它流变性质的精确控制,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层的需求,提高钻井效率。 此外,该实践案例是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了科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技术应用,不仅能够解决实际钻井问题,还可以推动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井钻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沁水盆地岩性交替井的绒囊钻井液实践成功地解决了钻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高了钻井速度,降低了事故风险,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于优化钻井作业的重要贡献。这项技术的应用也揭示了在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变化快速的区域,采用适应性强且技术先进的钻井液体系是确保钻井安全和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