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详解:速度、模型与延迟分析

需积分: 20 2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收藏 785KB PDF 举报
《计算机网络》是Andrew S. Tanenbaum所著的一本经典教材,清华大学第四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数据传输、网络设计等内容。以下是从章节概述部分提炼出的关键知识点: 1. 数据传输速度与物理媒介:章节讨论了不同通信方式的速度比较。例如,尽管狗能以1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走,但其数据传输速度远低于现代通信线路,如光纤,特别是当考虑长距离传输时。光纤能够提供千兆位/秒级别的带宽,但光速的物理限制导致较高的时延。相比之下,局域网(LAN)模型的优势在于易于扩展、计算能力提升以及提供更好的用户交互。 2. 局域网模型的优缺点:局域网设计强调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如镜像服务器来避免单点故障。然而,这种架构可能会增加成本,特别是在电缆部署方面。局域网的计算能力和交互性使得它在特定场景下更具优势。 3. 时延与带宽的关系:声音等实时通信对时延敏感,网络时隙的数量和传输时间的稳定性是重要因素。网络时延可以通过标准偏差衡量,短延迟但高波动性可能比长延迟和低波动性更不利。 4. 交换机延迟的影响:章节指出交换机的引入会导致额外的延迟,但在大规模网络中,这种影响相对较小。比如,对于跨洲际通信,虽然每个交换机增加了一定的距离,但由于网络规模庞大,整体延迟增长并不显著。 5. 光纤通信的延迟计算:卫星通信的路径长度和光速计算显示了长距离通信的延迟,约为160,000千米除以光速得出的值,大约533毫秒。这表明在高速互联网中,信号的传播延迟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6. 网络设计中的现实考量:书中提到,并非所有问题都有单一的正确答案,网络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技术限制以及服务质量需求。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掌握如何设计、实施和优化网络系统,以及如何评估其性能。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它都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