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N编码器-解码器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需积分: 0 3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19 1 收藏 1.1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RNN编码器-解码器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由两个递归神经网络(RNN)组成,一个用于将符号序列编码为固定长度的向量表示,另一个则根据这个表示解码成另一个符号序列。通过联合训练这两个组件来最大化目标序列给定源序列的条件概率,从而提高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实验证明,使用RNN编码器-解码器计算的短语对条件概率可以改善机器翻译的准确度。"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Encoder-Decoder模型是深度学习中的一种关键架构,尤其在序列到序列(Seq2Seq)任务中表现突出,如机器翻译、文本摘要、对话生成等。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输入序列(源语言句子)转化为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然后用这个向量去生成输出序列(目标语言句子)。 在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中,短语对的概率通常基于词频统计得到,这种方法忽视了上下文信息和句子结构。而RNN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引入了上下文感知的学习能力,它能够捕捉输入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编码器RNN遍历输入序列,每个时间步更新状态,最终状态可以被视为整个序列的紧凑表示,即“上下文向量”。解码器RNN则从这个向量开始生成输出序列,逐词预测下一个词,每个时间步利用当前状态和前一时刻的预测结果。 Kyunghyun Cho等人提出的这个模型在当时是一个突破,因为它展示了如何使用神经网络来有效地处理变长序列,而且可以通过反向传播算法端到端地训练。此外,由于其灵活性,该模型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如注意力机制(Attention),进一步提升性能。注意力机制允许解码器在生成每个词时“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而不是仅依赖固定的上下文向量。 RNN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在统计机器翻译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学习输入和输出序列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提高了翻译质量。这一框架也启发了后续许多其他NLP任务的解决方案,成为现代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