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判定表与因果图实战演练与测试用例设计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49 15 下载量 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4 收藏 110KB DOC 举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黑盒测试用判定表和因果图法来设计测试用例。黑盒测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它关注系统的外部行为,不涉及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实验目标是理解基本测试策略,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实践两种重要的测试设计技术。 首先,我们来看题目一,关于年薪制和非年薪制员工的扣款规则。在这个场景中,我们需要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年薪制/非年薪制,严重过失/过失),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表示不满足,1表示满足)。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有4个条件和对应的4个结果(扣不同比例的风险金或薪资)。判定表的构建步骤如下: 1. 条件桩:年薪制/非年薪制、严重过失/过失 2. 规则数:每个条件两值组合,共有 \(2^4 = 16\) 种规则 3. 填充条件项和动作项:形成一个初始决策表,记录各种情况下的扣款行为 4. 简化决策表:合并具有相同结果的规则 判定表结果展示了扣款行为的逻辑关系,如扣4%的风险金仅适用于年薪制员工的严重过失情况。 接下来是题目二,自动售货机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因包括投入不同面额的硬币和按下不同的饮料按钮。中间结果表示操作后的状态,比如送出特定饮料或退回硬币。同样,我们使用因果图法来分析这些因果关系: 1. 分析规格说明,确定原因和结果 2. 绘制因果关系图,标识出各个操作的逻辑联系 3. 将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明确输入(如投入金额和按钮选择)与输出(如饮料类型或找零)的关系 4. 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如2.5元硬币和“可乐”按钮)和预期输出(送出可乐) 判定表的部分列举了所有可能的投入和操作与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例如投入2.5元和选择“可乐”的预期结果是送出可乐,而投入3元时应退回5角。 通过这两个题目,参与者不仅能掌握黑盒测试的基础概念,还能实际操作判定表和因果图这两种实用的测试用例设计工具,从而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同时,这个过程也强调了理解业务流程对测试设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