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标准解析

需积分: 50 33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1.38MB PDF 举报
"这篇文档是关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的标准,详细描述了电文的结构和编排,包括应用层、表示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五层结构。内容涵盖电文类型、数据字段、电文组以及各类电文的具体内容和格式,旨在规范差分电文的编解码过程。"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北斗/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旨在为卫星定位服务提供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文档首先阐述了电文的分层结构,按照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分为五层: 1. **应用层**:定义了差分数据格式的应用方式,具体内容在第5章; 2. **表示层**:是标准的核心,定义了数据类型、字段、电文组和内容等,详细内容在第6章; 3. **传输层**:规定了电文的帧结构,见第7章; 4.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电文在物理层的编码方法,详述于第8章; 5. **物理层**:涵盖了电子和机械层面的传输方式,详细内容在第9章。 在电文格式编排部分,标准定义了数据类型和数据字段,并提供了数据字段汇总表,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电文内容与格式中的数据字段名称,结合数据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正确的操作。 文档的第6章深入探讨了表示层,包括电文类型、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处理、电文组、RTK服务种类、多系统电文处理、参考站接收机时间与观测值、网络RTK改正值、电文调度、载波相位周数处理等多个方面。此外,还列举了多种电文类型,如GPS RTK观测值电文组、固定天线参考点信息电文组、GLONASS RTK观测值电文组等,涵盖各种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QZSS和BDS(北斗)的相关电文格式和内容。 通过这份指南,开发者和工程师可以理解并实现GNSS接收机间的高效、准确的差分数据交换,确保卫星定位服务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份标准对于构建和维护卫星定位系统及其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定位服务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2016-11-2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