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m大采高矿压规律研究:关键层理论预测与实践对比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22MB PDF 举报
"基于关键层理论的8m大采高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论文"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8米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利用关键层理论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对比实际矿压显现情况,验证了理论的准确性。关键层理论是一种在煤矿开采中用于理解矿压分布和变化的重要方法,它认为煤层上方的岩层结构中存在关键层面,这些层面的破坏或断裂会对工作面产生显著压力。 在研究中,预测的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9.15米,而实际观测到的是8.5米,两者相差不大,显示出理论预测的可靠性。周期来压步距是指连续两次来压事件之间的距离,是矿压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论文指出,预测周期来压步距在不同范围的占比与实际数据吻合度较高,这进一步证实了关键层理论在预测矿压变化上的应用价值。 预测显示,52.08%的周期来压步距位于5到10米之间,而实际数据中这一比例为54.55%,说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矿压的分布特征。同时,预测煤层上覆的关键层会相继折断,可能导致工作面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实际工作面也确实出现了大、小周期来压现象,来压步距在2.7到18米之间,这与理论预测相符合。 关键层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理解矿压产生的机制,还能够为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该理论,可以提前预判矿压活动,制定有效的支护策略,降低由于矿压引起的事故风险,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这篇论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关键层理论在预测8米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规律方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种理论可以被矿业工程师用来优化开采计划,调整开采策略,确保矿工的安全,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同时,对于未来更大采高的工作面,这一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