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处理感知器算法与多类分类分析

需积分: 10 17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319KB DOCX 举报
"该文档是关于模式识别作业的,涵盖了批处理感知器算法、线性判别函数、多类分类的one-vs-all技巧以及决策面的绘制。作业中还涉及了Ho-Kashyap算法的应用和MSE多类扩展方法的实现。作业要求通过编程实现这些算法,并在特定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评估正确率。" 在模式识别中,批处理感知器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在线性可分的情况下训练线性模型。算法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权重向量,使得所有样本都能正确分类。在这个问题中,样本通过规范化增广表示,即增加一个维度使其成为齐次坐标,便于计算。初始化权重向量后,算法通过梯度下降法更新权重,直至所有样本都被正确分类,即没有错分样本。 线性判别函数是分类问题的核心,它定义了不同类别之间的边界。在多类分类中,one-vs-all策略是常用来处理非二元分类问题的方法。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独立的线性判别函数,与其他所有类别进行区分。作业中给出了三个二维空间的模式分类器,通过它们的判别函数可以画出决策面,从解中可以看出,由于这些决策面没有交集,所以不存在分类不确定性区域,即每个样本都能被唯一分类。 计算机编程部分,任务是实现批处理感知器算法并应用到给定的数据集上。数据集包括w1和w3,以及w2和w4。在训练过程中,前8个样本用于构建分类器,后两个样本用于测试。根据提供的代码片段,可以看到MATLAB语言的运用,计算并记录了每次迭代的权重向量和收敛步数。结果显示,算法成功地在不同数据集上实现了收敛,验证了样本的线性可分性。 最后,作业还要求实现MSE(均方误差)多类扩展方法。这通常意味着要计算每个类别的预测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然后选择误差最小的类别作为预测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计算分类的正确率。 这个作业深入探讨了模式识别中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包括理论计算、算法实现以及性能评估,旨在提升学生对线性分类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