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1961-2010年潜在蒸散时空变化分析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601KB PDF 举报
"1961-2010年辽河三角洲潜在蒸散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这篇自然科学论文详细探讨了1961年至2010年间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潜在蒸散(ET0)的时空变化趋势。潜在蒸散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即充分水分供应下,地表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它是评估地表水汽交换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基于辽河三角洲周边19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进行估算。该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计算潜在蒸散的方法,它结合了辐射、风速、温度和湿度等多种气象因素,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地表蒸散发的潜力。 论文指出,辽河三角洲的潜在蒸散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滨海湿地区和半湿润区的年潜在蒸散发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彰武、阜新及其西北的半干旱区则显示增加趋势。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区域的气候条件变化有关。具体来说,滨海湿地区气温升高明显,超过了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而2米高度的风速和太阳辐射却在降低,这可能是导致ET0下降的关键因素。 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气温升高会增加地表水分蒸发,但风速下降和太阳辐射减弱则限制了蒸发过程,尤其是在湿润地区。在这些气象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滨海湿地区的潜在蒸散发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达到了约-17.5mm/10年,半湿润区为-12.3mm/10年,而半干旱区则显示出微弱的增加趋势。 地表蒸散发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地表水热平衡,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因此,对潜在蒸散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制定适应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潜在蒸散发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为类似地区的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