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Access表间关系建立教程

需积分: 31 2 下载量 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2.19MB PPT 举报
"本教程主要介绍如何在Access中建立表间关系,以实现数据库的参照完整性,例如在‘学生’和‘成绩’两个表之间创建关系。通过一系列步骤,包括在‘工具’菜单中选择‘关系’,选择相关表,设置完整性规则,以及观察建立联系后主表和从表的显示效果。同时,内容涵盖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从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到数据库系统的各个阶段,再到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概念。" 在Access中建立表间关系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环节,这有助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参照完整性是指当一个表(从表)中的字段依赖于另一个表(主表)的某个特定字段时,从表中的数据必须是主表中存在的有效值。例如,在“学生”和“成绩”这两个表的关系中,“学生”表通常为主表,包含学生的唯一标识(如学号),而“成绩”表为从表,其成绩记录对应“学生”表中的学号。 建立关系的步骤如下: 1. 打开Access,进入数据库环境,选择“工具”菜单,然后点击“关系”选项。 2. 在“关系”窗口中,选择要建立关系的两个表,通常是主表(如“学生”)和从表(如“成绩”)。 3. 接下来,设置完整性规则,这可能包括定义是否允许在主表中不存在的情况下在从表中输入数据,以及是否允许在主表中删除影响从表记录的记录。 4. 完成设置后,保存并关闭关系窗口。此时,你可以打开“学生”表,观察到表间关系已经建立,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的显示和编辑方式,如在“成绩”表中输入新的成绩时,会自动验证学号的有效性。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手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无法共享,且与程序紧密耦合。接着是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与程序分离,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但文件间缺乏联系。随着技术的进步,进入了数据库阶段,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减少了冗余,提高了共享效率,并引入了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数据。更进一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合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得数据可以在多台计算机间分布,逻辑上仍视为一个整体。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则将对象的概念引入,增强了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持久数据集合,它涵盖了广泛的信息,如个人、机构、图书等。数据库技术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保证数据安全并实现共享。它与图书馆的管理有相似之处,但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数据库技术需要更高级的管理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