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器与总线写周期解析
需积分: 3 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5.83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单片机技术中的总线写周期,并着重解析了T1和T2两个状态下的具体操作。同时,提到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性能分类,以及微处理器,特别是Intel CPU的发展历史。此外,还概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包括CPU、运算器、控制器、内存、I/O设备及其相关的总线和接口芯片。"
在单片机技术中,总线写周期是数据传输的关键环节。这个周期通常分为T1和T2两个阶段。在T1状态,M//IO信号确定了数据是写入存储器还是I/O设备,AD15-AD0和A19/S7-A16/S3提供了20位地址信息,用于定位写入的位置。同时,/BHE信号用于选择奇地址存储体,ALE信号则用来锁存地址,使得地址线和数据线得以分离。DT//R保持高电平,表明数据正通过收发器8286被发送出去,执行写操作。
进入T2状态,A19/S6-A16/S3的状态信号进一步决定段寄存器、中断标志IF的状态,以及8086CPU是否参与总线操作。这些状态信号对于微处理器的正确运行至关重要,它们确保了数据的准确写入和系统的协调工作。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电子管时代,历经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型计算机,尤其是单片计算机,得到了快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性能遵循摩尔定律,集成度每18-24个月翻一番,性能也相应提升。Intel的CPU系列,如4004、8086、80386、 Pentium等,都见证了这一过程。
微型计算机由多个核心部件组成,包括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内存(RAM和ROM)、I/O设备以及各类总线和接口。其中,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是系统内部通信的基础。常见的接口芯片,如8255、8250、8251、8253和8259,负责管理和协调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如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总结来说,单片机的总线写周期是系统进行数据写入的关键步骤,而微型计算机的演变和组成则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深入学习单片机技术至关重要。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401 浏览量
680 浏览量
2011-08-06 上传
2021-10-10 上传
2023-07-05 上传
2023-06-30 上传
301 浏览量
冀北老许
- 粉丝: 19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elasticsearch-analysis-ik-6.4.3.rar
- 4_dtsled_设备树驱动例程_
- SteamVR插件.rar
- HelloJava:一些java例子,希望对以后有帮助
- 网件A6100-V1.0.0.36驱动
- 【ssm项目源码】文档管理系统.zip
- clase_1_2021
- 使应用程序源不可知
- coffesploit:coffesploit是一个自动渗透测试框架
- driwwwle:Dribbble,但适用于Web开发人员。 与世界共享您的Web项目的门户
- WebSite2_数据稽核统计_
- DOTween Pro 1.0.zip
- MyTitlePageIndicatorDemo
- tc3kb_v500_upgrade TC3000B仪器固件
- 构建环境传播者插件
- sultan-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