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钢框架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提高实际工程识别精度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39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钢框架结构的两阶段损伤诊断方法,发表于2011年1月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作者段红霞、李守巨、刘迎日和袁旭东针对实际钢结构工程中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当在结构上随机布置少量测点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态识别,第一阶段可以大致确定损伤发生的高概率区域。这种方法强调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预估潜在损伤的热点区域。 第二阶段是精细化的过程,即在初步识别出的可能损伤区域重新布置测点,进行更为精确的损伤部位和程度检测。研究者通过数值模拟一个三层钢框架结构,深入研究了测点位置、模态数量以及测试噪声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即使在测试数据不完备或者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下,两阶段损伤诊断法依然能够有效地识别出钢结构的实际损伤情况。 本文关注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克服钢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局部损伤、测试数据噪声以及由于结构复杂性导致的有限测试自由度等挑战。提出的方法旨在满足损伤识别技术的核心要求,即损伤参数能够准确反映构件特定部位的损伤级别,同时仅依赖有限测试数据即可处理多自由度大型结构的损伤问题,并且具备较强的抗噪声性能。 本文为实际钢结构工程的损伤诊断提供了一种实用且有效的策略,对于提高钢结构安全性、降低脆性破坏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升了现有振动测试方法的适用性,而且为未来结构健康监测和维护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