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神经网络与脉冲模型探索

需积分: 15 13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234KB PDF 举报
"认知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工控仪表控件-iocomp使用手册"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认知计算是关键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旨在模仿人类大脑的认知过程,实现机器的智能学习和决策能力。认知计算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常识学习、直觉推理、自主演化和因果分析。这些理论的深入研究对于解决开放、动态和真实环境中的推理与决策问题至关重要。 1. 常识学习:认知计算中,常识学习是指让机器理解并运用日常生活中普遍接受的知识,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以构建能够理解世界背景知识的模型。 2. 直觉推理:直觉推理是模拟人类快速、非正式的思考方式,让机器能够在缺乏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判断。这需要研究如何让机器在不确定性中进行有效推理。 3. 自主演化:认知计算系统需要具备自我更新和优化的能力,就像生物系统进化一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涉及到研究机器学习算法,使其能自我调整和改进。 4. 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理解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关键,它有助于机器预测结果并作出最佳决策。在此基础上,需要开发能够发现、表示和利用因果关系的算法。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是中国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定的重要计划。项目目标是加强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包括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等五个主要方向。 1. 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受大脑结构和功能启发,研究人员致力于发展更高效的神经网络模型,克服现有模型的局限性,如依赖大量标注数据、鲁棒性不足、可解释性差等问题。通过解析大脑神经回路,构建具有记忆、稀疏编码等特性,以及自纠错能力的神经网络。 2. 脉冲神经网络模型:以神经系统可塑性为核心,研究多脑区协同的脉冲神经网络,实现感知-学习-决策的自主智能。这涉及到建立生物合理性和可解释性的模型,以支持机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学习和决策。 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模型规模、性能、学习和决策能力以及可解释性。例如,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需有百万量级神经元,能在噪声环境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且需要减少对标注数据的依赖,同时提供对模型结果的可解释性。 认知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它将为我们创造更加智能、适应性强的未来机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基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涉及深度学习模型的创新,还包括对大脑功能的模拟和类脑计算的探索,以期实现更接近人类智能的机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