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原理与CSMA/CD协议解析

需积分: 19 38 下载量 1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83MB PDF 举报
"以太网原理简介-中国移动nb-iot及emtc技术试验终端测试规范"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技术,它的设计基于共享物理介质的理念,允许多台计算机通过同一套物理线路进行通信。在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同一个广播域,这意味着当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时,这个数据包会被网络中的所有设备接收到。 以太网的核心机制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SMA/CD确保了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台设备可以发送数据,以避免数据包的碰撞。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 **载波侦听**:在发送数据前,设备会监听网络线路是否空闲。如果检测到线路正在传输数据,设备会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尝试发送。 2. **冲突检测**: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设备会持续监测是否有其他设备同时在发送数据。如果检测到冲突,即两个或更多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导致数据包的碰撞。 3. **回退**:一旦检测到冲突,设备会停止发送,并随机等待一个时间间隔后再尝试发送数据。这个等待时间采用二进制退避算法,以减少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以太网中的帧是广播性质的,意味着它们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每个工作站都会接收到这些帧。每个工作站都有责任检查帧的目的地址,如果地址匹配,工作站才会处理该帧,否则将忽略它。 在早期的以太网标准中,CSMA/CD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它解决了共享介质上的竞争问题。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例如交换式以太网和光纤的引入,CSMA/CD在现代网络中的重要性已有所降低,因为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更有效的数据传输和冲突避免方法。 此外,提到的"TCP/IP协议简介"和"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是网络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等四层组成,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传输层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网络层处理数据包的路由,而数据链路层则包括以太网在内的物理介质的访问控制。 网络的演进从早期的主机网络架构,如IBM的SNA和X.25,发展到个人电脑的局域网(LAN),再到后来的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的互联,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巨大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工程师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