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PPy/Fe3O4复合粒子的合成与形貌调控策略

0 下载量 1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24M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聚焦于核-壳结构的聚吡咯(PPy)/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粒子的合成及其微观形貌的控制机制。作者崔静、宁鑫等通过对PEG/Fe3O4水基磁流体的一步法制备方法,利用PEG胶体壳层的特性,实现了对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和吡咯单体的选择性吸附,从而实现了聚合反应在PEG/Fe3O4胶体粒子表面的定向进行。这种方法使得所得复合粒子具有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核-壳结构。 论文首先概述了一种创新的合成策略,通过精确调控引发剂和单体的吸附行为,成功地实现了对吡咯聚合的控制,从而得到具有特定形貌的PPy/Fe3O4复合粒子。作者们还探讨了乙腈在反应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改变其用量,对PPy/Fe3O4复合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初步调控。这种调控手段使得研究者能够制备出不同形态的复合物,包括核-壳结构的PPy/Fe3O4复合物,以及粒径差异较大的PPy/Fe3O4与PPy复合物,以及粒径相当的PEG/Fe3O4与PPy复合物。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PEG胶体模板和乙腈胶束竞争的合成机制,这两个聚合场所的竞争影响了复合粒子的最终形貌。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和设计新型功能材料,特别是那些依赖于微纳米结构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潜力。 此外,论文还提到了研究工作的资助背景,包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省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团队的研究人员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及四川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功能高分子和功能材料领域。 关键词提炼了论文的核心内容,如聚吡咯、PPy/Fe3O4复合粒子、原位合成、结构、微观形貌和合成机制,这些关键词为读者提供了快速了解论文主题的关键线索。整个研究不仅关注材料的制备技术,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对于推动核-壳结构复合粒子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