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解析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7 收藏 2.06MB PPT 举报
"数据库原理第七章,主要讲解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包括关系规范化的作用、函数依赖、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多值依赖和第四范式、关系的规范化程度以及模式分解等内容,旨在解决数据冗余、插入与删除异常等问题,通过合理的关系模式设计提升数据库的效率和数据一致性。" 在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章重点阐述了规范化在优化关系模式、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方面的作用。关系规范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将复杂的关系模式转化为更简洁、更规范的形式,从而避免数据冗余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函数依赖是规范化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在关系模式中一个属性(或属性集)如何决定另一个属性(或属性集)。例如,在例子中,工资可以从级别推导出来,这意味着存在一个函数依赖“级别->工资”。当数据冗余发生时,如工资表中同时存储了级别和工资,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性。例如,如果10级的工资改变,需要更新所有级别为10的员工记录,这既浪费存储空间,也增加了数据维护的复杂性。 插入和删除异常是数据冗余的直接后果。例如,如果试图插入一个新的9级工资信息,但当前没有9级员工,那么根据关系模式,这条信息无法插入。同样,删除某个员工记录时,可能误删了与其相关的其他信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规范化通常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来实现。例如,将原来的工资表分解为“职工级别”和“级别工资”两个关系,使得每个关系只包含一个实体(这里指职工和级别)的相关信息。这种分解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的独立性,同时也解决了插入和删除异常。改进后的模式使得数据量减少,且在更新工资信息时只需要修改相应级别的工资,避免了对所有员工记录的逐一修改。 此外,规范化还包括不同级别的范式,如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和第四范式(4NF)。这些范式定义了关系模式满足的不同条件,旨在消除特定类型的冗余和异常。例如,第一范式要求属性不可再分,第二范式要求不存在部分依赖,第三范式要求消除传递依赖,而第四范式进一步消除了多值依赖。 函数依赖公理和模式分解是规范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它们提供了判断和分解关系模式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逐步将关系模式转换到更高的范式,以达到优化数据库结构和提高数据完整性的目的。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是数据库设计中的核心概念,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构建出更高效、更稳定的数据库系统,避免数据冗余和异常,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