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绩效考核:层次分析法的挑战与融合策略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29KB PDF 举报
该篇论文《从北京师范大学绩效考核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发表于2005年1月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期,由吴殿廷和李东方两位作者共同完成。论文以北京师范大学的实际绩效考核案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层次分析法(AHP)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和改进策略。 首先,作者揭示了层次分析法在绩效考核中的不足,这可能涉及到决策过程中主观性较强、判断矩阵的质量可能受到专家数量和专业知识的影响,以及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的融合不够充分,导致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和全面。层次分析法倾向于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当评价对象众多或对精确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其局限性尤为明显。 为了改进层次分析法,论文提出两条关键建议:一是强调了多专家参与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邀请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参与,可以提高判断矩阵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从而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二是倡导将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相结合,挖掘定量数据的价值,这有助于提高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评价结果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同时,作者还讨论了层次分析法与其他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FCA),之间的比较。在处理大量评价对象且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模糊综合评价可能更为适用;而在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时,层次分析法由于其结构化和递阶分析的优势,更适合精细的权重分配。因此,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这篇论文不仅提供了对层次分析法在绩效考核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而且还提出了有价值的改进策略,对于理解和优化绩效评价体系,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可以提升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