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移植到ARM:步骤与技巧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47 123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2 6 收藏 6KB TXT 举报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将Linux内核移植到ARM处理器上的步骤,这对于学习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人来说非常有用。在进行内核移植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硬件平台进行裁剪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在目标设备上。" 在移植Linux内核到ARM架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选择和适配内核** Linux内核是跨平台的,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等。对于 ARM920T 和 S3C2410 这样的特定硬件平台,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这些硬件的内核版本。这通常意味着找到一个已经为该硬件优化过的内核源代码。 2. **构建工具链** 在开始移植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交叉编译工具链,因为我们要在非ARM系统(如X86)上编译针对ARM的代码。工具链包括binutils(如as、ld等)、gcc编译器和glibc库。确保所有工具链都是针对ARMLinux的,并且安装到一个特定的目录,例如/usr/local/ARM,然后将该目录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 安装过程通常涉及解压下载的工具链包,如`arm-linux-gcc-3.3.4.tar.bz2`,然后将其解压到`usr/local/ARM`目录下。 3. **配置内核** 通过运行`make menuconfig`或`make xconfig`来配置内核。在配置过程中,要根据目标硬件选择正确的体系结构(ARCH=ARM)和交叉编译器前缀(CROSS_COMPILE=ARM-Linux-)。此外,还需要开启或关闭与硬件相关的驱动选项,比如针对S3C2410的NAND Flash驱动。 4. **修改Makefile** 在内核源码树中,需要更新Makefile以确保使用我们之前设置的交叉编译器。例如,设置`ARCH?=ARM`和`CROSS_COMPILE?=ARM-Linux-`,并更新PATH环境变量,添加交叉编译器的路径。 5. **配置和编译NAND Flash驱动** 为了使Linux能够识别和操作NAND Flash,我们需要在`arch/ARM/mach-s3c2410/devs`目录下编写或修改设备驱动代码,包括包含必要的头文件,并定义NAND Flash分区和设备结构。同时,在相应的`mach`文件中注册NAND Flash设备,例如`smdk2410_devices`数组。 6. **ECC校验** 如果目标硬件支持ECC(Error Correction Code),那么还需要对NAND Flash驱动进行配置,以便在写入数据时启用ECC校验功能,以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7. **编译和测试** 使用配置好的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内核,生成适用于ARM处理器的二进制镜像。然后,将编译好的内核和文件系统映像烧录到目标设备的NAND Flash中,通过引导加载程序(如U-Boot)启动并测试移植后的Linux系统。 整个移植过程不仅涉及到内核本身,还包括了对硬件特性的理解和利用,以及对交叉编译环境的掌握。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Linux内核、硬件驱动以及嵌入式系统有深入的理解。完成移植后,可以为特定的ARM设备创建一个定制化的、高效的嵌入式Linux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