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据传输与层级解封装详解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469KB PPT 举报
"解封装数据-ICND课件-1-互连网介绍"讲述了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层次结构。该课件的重点在于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逐层传递过程,从上层应用数据向下经过各个网络层直至物理层的传输。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 1. 数据传输流程: - 上层数据:最初的数据,如 Telnet、HTTP 请求等,在应用层产生。 - 传输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负责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如TCP头包含序号、确认号等信息。 - 网络层:IP(Internet Protocol)负责包的路由,包括IP头,包含目的IP地址和协议类型。 - 数据链路层:LLC(Logical Link Control)是局域网通信的控制部分,如802.3/802.2标准中的HDLC用于点到点链路。 - 物理层:最底层,处理比特流的传输,例如EIA/TIA-232、V.35等接口标准。 2. 层次化网络结构: - 接入层(访问层):端接设备(如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位置,提供接入服务,涉及介质转换、安全性等。 - 分布层:处理局部流量,实现快速数据传输,通常不进行数据处理。 - 核心层:高速转发数据,对数据不做处理,确保数据的快速到达。 3. OSI模型: - 七层模型: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物理层,每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 OSI模型强调了不同层之间的职责划分,例如应用层处理应用间的数据区隔和特殊处理,物理层则负责比特流的传输。 4. 网络安全与远程访问: - 访问层关注接入点的安全性和远程访问,如分割广播域、提供安全连接等。 5. 接口标准: - EIA/TIA-232 和 V.35 是串行通信标准,用于设备间的比特流传输;802.3/802.2是局域网帧结构的标准,如以太网的帧格式。 通过学习这个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数据如何在这些不同的层次之间解封装和封装,以及各层在网络架构中的作用和功能。此外,了解网络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场景也是重要内容,比如何时选择集线器、交换机还是路由器。
2024-10-1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