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三锚’耦合支护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562KB PDF 举报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三锚’耦合支护技术是针对煤矿深部巷道变形破坏问题提出的一种创新性支护方案。该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结合巷道围岩的浅深孔注浆与支护参数优化,旨在使围岩成为主要承载体,并在锚固区内建立预应力结构,防止锚固区外岩层的离层现象。实验证明,应用‘三锚’耦合支护技术后,巷道的移近量减少了约80%,底鼓量减少了约65%,显著降低了顶板离层,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变形。此技术的关键在于中空注浆锚索的应用,以及‘三锚’的耦合作用,即通过锚杆、锚索和注浆的协同工作,增强巷道稳定性。" 深入讲解,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是一项挑战,因为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质压力增大,软岩的力学性质变得更为复杂,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传统的支护方法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种状况。"三锚"耦合支护技术是一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它结合了三种主要的支护手段: 1. 锚杆:作为初期支护,通过打入巷道围岩中提供即时支撑,阻止围岩的进一步垮塌。 2. 锚索:中空注浆锚索在深孔内插入,可以更深入地锚固到稳定岩层,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中空设计允许在安装过程中注入浆液,填充孔隙,提高锚固效果。 3. 注浆:通过浅深孔注浆,不仅可以加固围岩,还可以封闭裂隙,减少地下水的渗透,增强整体稳定性。 “三锚”耦合支护技术强调了围岩的参与作用,通过注浆使巷道周围形成预应力承载结构,将部分负载转移至岩体本身,减轻了支护结构的压力。这样,即使在高应力环境下,也能保持巷道的稳定,减少了因巷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维修成本。 此外,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进行支护参数的优化,如锚杆和锚索的长度、间距、角度以及注浆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以确保最佳的支护效果。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表明,对于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采取综合的、有针对性的支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三锚”耦合支护技术是科技进步与矿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改善深部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这一技术,如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评估巷道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支护策略,确保矿井的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