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存储器设计与Cache命中率分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2 3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193KB PDF 举报
"计组练习题" 这道题目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组织与设计中的存储系统相关知识,特别是关于主存储器的构建和Cache的工作原理。让我们逐一解析这些知识点: 1. **主存储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 **地址范围**:在给定的存储器中,ROM区占据了4k×8位,即32KB(2^14字节),而RAM区占据了3k×8位,即24KB(2^13字节)。ROM区的地址从0开始,因此ROM区的地址范围是0000H到3FFFH。RAM区紧随其后,所以RAM区的地址范围是4000H到7FFFH。其中,2k×4的SRAM芯片通过位扩展可以组成1k×8位的存储空间,而1k×4的SRAM芯片通过位扩展则可以组成512×8位的存储空间。 - **地址译码**:地址译码用于确定哪个存储芯片应该被选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址线A15到A0被使用,其中A12、A11和A10作为译码器输入。根据题目,Y0、Y1、Y2和Y3对应于ROM芯片,Y4和Y5对应于2k×4的SRAM芯片(RAM1),Y6对应于1k×4的SRAM芯片(RAM2)。 - **逻辑图设计**:逻辑图通常会包含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以及译码器输出,用以连接各个存储芯片。在这个例子中,会有4K×8位的ROM芯片、两个2K×4位的SRAM芯片(位扩展后为2K×8位)和两个1K×4位的SRAM芯片(位扩展后为1K×8位)的连接。 2. **全相联Cache的工作原理** - **块表容量**:Cache中的每个块都有一个有效的标记来表示它是否在Cache中。由于有6块,每块包含8个字,这意味着有6个标记位。如果标记包括字有效标记,那么对于每个字还需要额外的位,但题目没有明确给出字有效标记的数量,我们只能假设每个块的标记包括至少1位的字有效标记,所以块表容量至少为6 * (1 + 1) = 12位。 - **命中率计算**:命中率是指成功从Cache中找到所需数据的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比例。在这个案例中,程序首先访问20到45,然后重复访问18到45四次。我们需要计算在这18次访问中Cache命中的次数。假设所有访问都未命中,则每次访问都需要从主存读取整个块。因此,第一次访问20到45时,Cache会读取6个块(20/8=2,21/8=2...45/8=5)。第二次访问时,18到27的块已经存在Cache中,19到27的块已经存在,因此28到45的块需要再次读取,这又涉及到4个块。所以,总共需要读取的块数是6+4=10。由于每次读取都会将块全部读入Cache,所以第二次访问的18到45中的所有访问都是命中的。总的访问次数是18次,命中次数是18-10=8次,命中率为8/18。 - **总存取时间**:存取时间由Cache存取时间和主存与Cache之间的传输时间组成。每块存取时间为40ns,而传输8个字需要1μs(1,000,000ns)。考虑到第一次访问的10次未命中和第二次访问的8次命中,总存取时间为10 * 40ns + 8 * 1,000,000ns。 以上就是对题目所涵盖知识点的详细解释,这些内容涉及到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包括地址分配、译码逻辑以及高速缓存的管理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