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遥感复习提纲:关键波段与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96KB DOC 举报
地学遥感复习提纲是一份全面介绍电磁波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的文档。首先,它从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电磁波是如何由粒子能级跃迁产生的,特别是当粒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的能量,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各种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 章节一聚焦于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光谱分析。原子光谱主要涉及原子核和电子的能级变化,产生不同的辐射,如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到近红外线。原子光谱的特性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分子光谱更为复杂,因为分子内部电子运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多种振动和转动模式,产生独特的光谱特征,可用于探测气体污染和水体污染。 晶体光谱则关注连续光谱,尤其是在红外区(3-30um),其吸收和发射过程非常复杂。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各有其特性,如宇宙射线能量极高,难以人工产生且不用于遥感;X射线虽然能量大,但因被大气吸收,不适用于遥感应用;而紫外线虽部分穿透大气,主要用于检测气体和水体污染,可见光则是遥感的主要波段,因其丰富的信息量和成像能力。 红外线进一步划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这些波段在地学遥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近红外和热红外,它们可用于地表温度测量和植被健康评估,具有很大的潜力。微波则是特殊的遥感波段,包括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这些波长能够穿透云雾和某些介质,提供全天候观测能力,常用于雷达和主动遥感技术。 这份复习提纲深入剖析了地学遥感中不同电磁波段的原理、应用和特性,强调了每种波段在遥感技术中的独特贡献,以及它们在环境监测、地球表面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和专业人士能够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