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基础:关系数据结构与完整性约束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19MB PPT 举报
"本章节主要探讨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关系完整性和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关系数据库是由E.F.Codd在1970年代初提出的,后来发展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操作集合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构成。其中,关系数据结构包括域、笛卡尔积和关系的定义。域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笛卡尔积是将多个域的所有可能组合成一个新的集合。关系则是笛卡尔积的一个子集,代表了特定条件下的数据记录。此外,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包括属性名和域的定义。" 关系数据库的核心是关系模型,它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集合论。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主要是关系,它是由元组(记录)组成的集合,每个元组由若干个分量(字段)组成,这些分量来自不同的域。域是指定类型的数据集合,如整数、字符串或特定枚举值。在描述实体间的关系时,例如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为了避免混淆,需要为属性指定不同的名称,如导师属性可以命名为SUPERVISOR-PERSON,研究生属性命名为POSTGRADUATE-PERSON。 关系操作包括选择(Select)、投影(Project)、并(Union)、差(Difference)、交(Intersection)等,它们构成了关系数据库操作的基础。关系完整性约束则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如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Codd在1970年代还提出了关系的范式理论,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和BCNF(Boyce-Codd范式),这些范式用于指导数据库设计,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独立性。 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是关系数据库中的两种查询语言,它们提供了对关系进行操作的抽象表示。关系代数是一种集合操作的符号表示,而关系演算更接近于自然语言,通常采用谓词逻辑的形式。这两种工具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SQL查询时的内部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关系数据库通过其严谨的数学基础和强大的操作能力,成为了现代数据管理的核心。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对于任何从事数据库设计、管理和开发的IT专业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