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的数据结构与操作:从定义到实现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966K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介绍了栈的基本操作和特性,包括栈的定义、特点、基本操作以及两种存储结构。此外,还提到了上机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数据结构中,栈是一种重要的抽象数据类型(ADT),被称为“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栈的主要特点是其只允许在表的一端——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当新的元素被添加到栈中时,称为“进栈”或“压栈”;当最顶部的元素被移除时,称为“出栈”。栈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应用,如表达式求值、递归调用、内存管理等。 栈的基本操作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InitStack(&S)**:建立一个新的栈S。这个操作通常会为栈分配初始的存储空间。 2. **DestroyStack(&S)**:销毁栈S,释放它占用的所有内存资源。 3. **ClearStack(&S)**:清除栈S中的所有元素,但不改变栈的结构,使其恢复为空栈状态。 4. **StackEmpty(S)**:检查栈S是否为空,如果栈顶指针与底指针相同,则返回真(true),否则返回假(false)。 5. **StackLength(S)**:返回栈S中元素的个数。 6. **GetTop(S, &e)**:获取栈顶元素的值,并将其赋值给变量e,但不改变栈的状态。 7. **Push(&S, e)**:将元素e插入到栈S的顶部,即进行进栈操作。 8. **Pop(&S, &e)**:移除栈S的栈顶元素,并将该元素的值赋给变量e。 9. **StackTraverse(S, visit())**:遍历栈S的所有元素,对每个元素调用visit()函数进行处理。 栈有两种常见的存储结构: - **顺序栈**:使用一维数组实现,栈底固定,栈顶随着元素的入栈和出栈而移动。在数组满时,可能需要扩展数组大小。例如,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顺序栈,包括基础元素指针`base`,栈顶指针`top`和当前最大容量`stacksize`。 - **链式栈**:使用链表实现,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元素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式栈的优点是动态扩展更容易,不需要预先确定容量。 上机实验课时,学生需要注意使用特定的网址访问系统,并且需要按时考勤,不允许迟到早退。同时,课堂上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代码,但下课时应整理好个人物品并关闭电脑。 栈是一种关键的数据结构,它的操作和实现对于理解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中。通过掌握栈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编程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