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系统建模:角色-用例关系图解析

需积分: 25 5 下载量 1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304KB PPT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ATM自动取款机系统的建模案例,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系统部署的各个阶段,特别是系统用例模型和角色—用例关系图的创建。" 在创建角色—用例关系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系统中的角色(Actors)。在这个ATM系统中,有两个主要角色:客户和银行官员。客户是与ATM交互进行各种交易的主要角色,而银行官员则负责后台操作,如维护ATM、添加现金和更改密码。 接着,我们创建用例(UseCases),这是系统功能的具体体现。对于ATM系统,这些用例包括客户取钱、存钱、查询余额、转账、修改密码,以及通过信用系统付款。此外,还有针对银行官员的特殊用例,如改变密码、为ATM添加现金和维护硬件。 建立用例图是将角色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可视化,有助于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在客户的角色—用例关系图中,显示了6个核心的用例,分别是转账、查询余额、存钱、付款、取钱和修改密码。这些用例代表了客户与ATM交互的基本操作。 系统动态模型进一步细化了业务流程,通过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s)、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s)和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s)来描述。例如,“开户”的活动图展示了开户过程的步骤,而取100元人民币的时序图和协作图则揭示了取款操作涉及的组件交互。 系统包图(Package Diagrams)用于组织类,将具有共同特性的类分组。通常,可以按照类型、功能或嵌套结构来打包类。在示例中,提到了Hardware包和Logic包,分别包含硬件相关的类和逻辑处理相关的类。 系统类模型(Class Model)是逻辑视图的核心,它详细描绘了类的结构、关联以及实现用例功能的方式。类图(Class Diagrams)和状态图(State Diagrams)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前者表示类的静态结构,后者展示类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行为变化。 最后,系统部署(Deployment)阶段涉及实际的硬件和软件集成,确保所有组件能够协同工作,完成ATM系统的实地安装和运行。 总结来说,这个ATM系统建模案例详细阐述了从需求分析到部署的全过程,强调了用例模型和角色关系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的建模工具和技术来理解和构建复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