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特质波动率纯因子实证研究:显著超额收益与模型比较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908KB PDF 举报
本篇研究报告是由中信建投发布的金融工程深度报告,标题为"中信建投_0518_因子深度研究系列:特质波动率纯因子组合在A股的实证与研究.pdf"。报告主要探讨了特质波动率在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和理论基础。 首先,报告回顾了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规模因子、价值因子和市场因子)以及Carhart四因子模型(市场因子、规模因子、价值因子和动量因子),通过这些模型分析股票的剩余波动率,定义为特质波动率。特质波动率反映了除了市场因素外,股票的额外风险特性。 实证部分,作者构建了低特质波动率策略,选取波动率最低的30%股票组成等权组合,与全市场等权组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从2005年5月至2018年2月,低特质波动率组合的年化超额收益达到7.55%,跟踪误差为4.67%,信息比率为1.62,表明低波动率策略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潜力,但最大回撤为5.85%。 研究进一步发现,特质波动率与传统因子(如成长、盈利、市场、估值和规模)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回归结果显示拟合度均值仅为0.34,方差膨胀因子均值为1.53,这说明特质波动率不是由传统因子完全决定的,提供了独立的风险信号。 报告还展示了Barra纯因子模型的结果,该模型中投资组合完全排除了其他因子的影响,只暴露于特质波动率。在2005年至2018年的样本期内,纯因子月度平均收益为-5.23%,且负面收益的概率高达71.34%,显示出特质波动率纯因子策略的负面收益特征。 最后,对比不同因子模型在多空策略中的表现,CAPM模型的特质波动率多空收益相对较低,而Fama-French三因子、五因子模型以及Carhart四因子模型的年化收益分别为23.55%、22.80%和23.55%。这说明市值、估值等因素对解释股票收益有较大贡献,加入动量和盈利因子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总体来说,这篇报告深入研究了特质波动率在A股市场中的独特性,并探讨了其作为一种投资策略的可能性,提示投资者在考虑风险调整收益时,除了传统的因子外,还应关注股票的特质波动率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