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详解:分组交换与因特网变革

下载需积分: 3 | DOC格式 | 208KB | 更新于2024-08-01 | 29 浏览量 | 25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该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作者谢希仁的习题答案,以word版形式呈现。"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是深入学习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本习题答案涵盖了书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巩固理解。 1. 计算机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主要为用户提供连通性和资源共享两大服务。连通性使得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资源共享则允许用户访问并利用网络上的各类资源,如文件、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等。 2. 分组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是一种网络通信方式,其特点是将大的数据报文拆分成若干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加上首部信息,通过路由器进行存储转发,最后在目的地重新组合成原始报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又能灵活适应网络拥塞,提高网络生存性能。 3.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电路交换在通信前需预先建立连接,适合持续的大数据流传输;报文交换无需预约带宽,适合突发性数据通信;分组交换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分组小,路由灵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 4. 因特网的变革意义:因特网被誉为自印刷术以来最重要的通信变革,因为它将全球的通信网络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多媒体实时交互,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进程。 5. 因特网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从单一的ARPANET到TCP/IP的形成,再到三级结构的Internet(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最后演变成多层次ISP结构的复杂网络体系。 6. 因特网标准制定流程:从因特网草案到建议标准、草案标准,最终成为因特网标准,这一过程确保了网络协议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7. "Internet"与"internet"的区别:"Internet"特指采用TCP/IP协议的全球互联网络,而"internet"泛指任何互相连接的网络系统,不特指协议。 8.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域网(PAN),按用户类型则有公用网和专用网。每种类型的网络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特点,如WAN通常用于跨地域的远程通信,LAN则常见于小范围内的高速数据传输。 9. 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的区别:主干网是网络的骨干部分,负责大规模的长途数据传输,而本地接入网则是连接用户终端到主干网的桥梁,提供更接近用户的接入服务,如家庭或办公室的宽带连接。 以上内容详尽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服务、交换技术、因特网发展、标准制定、网络分类以及网络架构的关键元素,对于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有着极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