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优化设计与非线性解耦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31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12年由梁桥康和王耀南在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主题是关于超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及其非线性解耦。研究目标是降低传感器的高度尺寸对基座和驱动部件产生的附加力矩,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法、SDO(可能是Sequential Descent Optimization,序列下降优化)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技术,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超薄传感器,其高度控制在15mm以内。进一步,为了提升传感器的精度,进行了非线性解耦和标定,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最大线性度误差仅为0.15%F.S.,设计过程合理,最大耦合误差为1.6%F.S.,并且各维度在全量程范围内的输出相等,显示了良好的各向同性。关键词包括优化设计、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非线性解耦和神经网络。" 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针对超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设计策略,该策略旨在解决传感器高度对其基座和驱动部件产生的附加力矩问题。首先,通过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人员能够模拟和预测传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从而优化其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常用于工程领域,它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许多小的、互不重叠的部分(即“有限元”),然后分别求解,最后组合成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SDO方法可能被用来进行参数优化,这通常涉及到迭代过程,以寻找最小化或最大化某些目标函数的最优设计参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传感器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或敏感元件的布局等。 再者,利用神经网络技术,研究团队可能构建了一个模型来学习和预测传感器的非线性行为。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工作方式的算法,能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于理解和纠正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非常有用。 在完成设计后,研究人员对传感器进行了非线性解耦和标定,这是提高传感器性能的关键步骤。非线性解耦旨在消除不同测量维度间的相互影响,确保每个轴的测量独立且准确。标定则是通过实验数据对比,校正理论模型与实际性能之间的偏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超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性能,最大线性度误差仅为0.15%F.S.(Full Scale,满量程),这意味着在全量程范围内,传感器的输出与理论值非常接近。最大耦合误差为1.6%F.S.,这意味着各测量维度之间的干扰较小。此外,传感器在全量程时各维度的输出均等,体现了良好的各向同性,这意味着无论力/力矩作用的方向如何,传感器都能提供一致的响应。 这篇论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和非线性解耦技术对于提高超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需要精确测量多维度力和力矩的领域,如机器人操作、精密装配、生物力学研究等。